当前位置:首页> 报告> 大学生教室卫生情况调查报告

大学生教室卫生情况调查报告

  • 张菡昌张菡昌
  • 报告
  • 2025-02-05 10:38:01
  • 1488


 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教室卫生情况,通过对不同高校、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,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,以期为改善教室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。

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

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,对某地区五所高校的教室卫生情况进行调查。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教室卫生的重视程度、教室清洁频率、教室环境状况等方面。结合实地观察记录教室的清洁程度、设施使用情况等。所有数据均来自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。

调查结果分析

(一)学生对教室卫生的重视程度

调查显示,大部分学生对教室卫生持有积极态度,认为保持教室卫生对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。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室卫生与自己无关,主要靠保洁人员维护。

(二)教室清洁频率及责任人

多数教室的清洁工作由学校保洁人员负责,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例行清洁。学生中也存在自发组织的小组进行课间清洁的情况。总体来看,清洁频率与学校规定及学生自觉性有关。

(三)教室环境状况

1. 地面清洁度:大部分教室地面保持相对干净,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垃圾、污渍等问题。
  2. 桌椅整洁度:多数桌椅表面整洁,但部分桌椅下方存在杂物堆积现象。
  3. 黑板与白板:使用频繁的教室中,黑板与白板常有字迹模糊、笔迹残留等问题。
  4. 通风状况:多数教室通风状况良好,但部分老旧教室通风设施不足。

问题与原因分析

(一)问题

1. 部分学生缺乏卫生意识,不主动参与教室清洁。
  2. 教室设施老化,清洁工具及用品不齐全或不足。
  3. 教室清洁频率不够或分配不均,导致部分区域长时间未得到清理。
  4. 学校管理措施不够完善,缺乏对教室卫生的有效监管。

(二)原因

1. 个别学生卫生意识薄弱,对教室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。
  2. 学校对老旧教室设施的更新改造投入不足,导致设施老化、功能不全。
  3. 教室清洁工作分配不明确,责任主体不清,导致管理混乱。
  4. 学校对教室卫生的宣传教育不够,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。

建议措施

(一)加强宣传教育: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、宣传栏、校园广播等多种途径,加强对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和教育,提高学生参与教室清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  (二)明确责任主体:学校应明确教室清洁的责任主体,制定详细的清洁计划和责任分工,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。加强对学生自发组织的清洁小组的支持和指导。
  (三)改善设施条件:学校应加大对老旧教室设施的更新改造投入,确保设施齐全、功能完善。提供充足的清洁工具和用品,方便学生进行日常清洁。
  (四)加强监督管理: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,定期对教室卫生进行检查和评估,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,对表现不佳的个人和集体进行批评和教育。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,共同维护教室卫生。


  本次调查报告通过对大学生教室卫生情况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,分析了学生对教室卫生的重视程度、教室清洁频率及责任人、教室环境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。针对这些问题,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、明确责任主体、改善设施条件、加强监督管理等建议措施。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改善教室卫生状况,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、健康的学习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