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 礼仪> 唐宋时期见面礼仪概览

唐宋时期见面礼仪概览

  • 鲁有亮鲁有亮
  • 礼仪
  • 2025-01-10 01:26:02
  • 93


  在唐宋时期,人们见面时的礼仪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唐宋时期人们见面时需要遵守的礼仪,包括称呼、鞠躬、交换名帖等,以展现当时社会的尊卑有序和礼节文化。

称呼礼仪

1. 等级分明:在唐宋时期,人们见面时的称呼要考虑到社会等级和尊卑关系。尊贵的官员、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,常以官职、姓氏加上尊称来称呼。普通百姓之间则多以年龄、职业或亲疏关系来称呼。
  2. 敬称使用:敬称是表示尊敬的重要方式。如“公”、“君”、“大人”等,用于称呼长辈、上司或尊贵的客人。还有谦称,如“在下”、“小生”等,用于自谦。

鞠躬礼仪

1. 鞠躬程度:鞠躬是唐宋时期人们见面时常用的礼仪之一。鞠躬的深度根据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场合而定。尊贵的人之间见面,鞠躬要深;而普通百姓之间则鞠躬较浅。
  2. 双手交叉:在鞠躬时,双手常交叉置于身前或轻按膝部,表示谦逊和恭敬。

交换名帖

1. 名帖名帖是唐宋时期人们见面时交换的简介性名片。名帖上通常写有姓名、籍贯、官职(或身份)等信息,有时还附有诗文或书画作品。
  2. 名帖递交:递交名帖时,要恭敬地双手奉上,并略带鞠躬。接收方则要表示谢意并妥善保管名帖。

其他礼仪

1. 握手礼:在唐宋时期,握手礼虽然不是主流礼仪,但在一些场合也会使用。握手时要轻握对方手部,表示友好和尊重。
  2. 问候语:除了鞠躬和交换名帖外,人们还会用一些问候语来寒暄,如“久违了”、“近来可好”等。这些问候语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关怀和友爱。
  3. 座位安排:在古代宴会或聚会上,座位安排也有严格的规定。尊贵的客人常被安排在上座,其他人则按照身份和地位依次就座。


  唐宋时期的见面礼仪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尊卑有序和礼节文化。人们通过遵守各种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,同时也展现了自身的教养和修养。这些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。了解唐宋时期的见面礼仪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。

关于唐宋时期人们见面时需要遵守的礼仪的详细介绍。通过了解这些礼仪,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情世故。